|
精品专线 |
|
|
联系我们 |
|
电话: |
021-66083649 |
|
021-66083796 |
|
021-66083797 |
|
021-66083795 |
|
021-66083596 |
传真: |
021-66082638 |
手机: |
15601851830 |
|
13166003633 |
邮箱: |
linghanwuliu@126.com |
|
|
|
|
新闻中心 |
|
信息系统、供应链和物流从业人员 |
来源:上海至武汉货运 发布时间:2010-11-25 点击数: |
|
上海至武汉货运作为物流从业人员,能够精通其中任何一样技术是非常困难的。比如传感技术,RFID在物流方面的应用十分受关注,但实际上除了在第二代身份证中大显身手外,几乎受到很大的限制。条形码技术非常成熟和低廉,条形码的成本不过几分钱,而RFID技术则不一样,成本高,不够精确,并且目前没有切实可行的行业解决方案。如果想要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推行无线射频技术,完善工作是由自动化或者电信的专业人士完成,物流从业人员,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做到。又比如计算机技术,可能是IT系统最为主要的部分。耳熟能详的应用系统有MIS,ERP等等,但这些系统工程却并非由物流从业人员完成,大多由类似于SAP,IBM等公司,国内则有做财务软件出身的金蝶,用友等软件公司提供。 二、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中扮演什么角色 抛开信息系统在SCM中的特殊应用,广泛来看,信息系统仍不过是一种工具,工具使用的主体仍然是人,而人的管理才是重中之重。民营企业或者其他小型企业一开始都没有系统工具,办公多是依靠纸张或者EXCEl等Office软件,当业务变得更加复杂和宽广时,需要一个系统工具将流程加以规范,并提供额外的决策支持。实现手工向系统的转变,前提条件是完善成熟的管理模式,否则,系统不过是一个摆设,希望通过信息化实现管理的飞跃只是黄梁美梦。毫不夸张的说,一流管理水平的企业用三流的信息系统,仍然可以运作良好;但如果是一个三流管理水平的企业用一流的信息系统,反而加速了企业的灭亡。在RT-mart见习的时候,可以看到MIS对零售店单品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而OPL订单的精确简化作业量的前提是准确的历史信息!主管一再强调数据真实的重要性,而相信数据真实的信息却是年复一年一丝不苟的SOP流程的坚持! 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领域,高校的教材传达了错误的信息。在实际接触企业信息化管理之前,我们都可能会天真的以为书本上的理想蓝图需要我们实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此,引用一位业内人士的看法吧! 业内人士一: 这里高手很多,我就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吧。我在一家航运公司作IT, 就我观察, 我们主要有两类系统: 1. operation 系统,这类系统大致上是对企业长期积累下各个流程的体现。每个行业都有约定俗成的标准, 企业在其基础上也形成了稳定的操作流程。为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并降低成本,他们需要这样的"操作系统"来支撑企业的运营。 2. add-value 系统, 这类系统往往建立在operation系统之上,这主要体现在利用operation系统积累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和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 比如货物的追踪系统,客户可以通过它及时获知货物的状态;物流可视化系统,客户可以直观了解物流的即时状态,如库存水平。数据集成,可以快速与客户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等等 从现在来看, 客户对于这些“软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大的consignee往往都有自己非常成熟的IT系统,除了对货物本身运输的要求外,他们非常希望通过物流企业把这些业务在IT层面上做到很好的集成;对小一些的consignee或vendor来说,他们则希望物流企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因此有人开玩笑说,我们越来越像个IT企业。实际上我们最近在日本就与ibm的consultant部门正在竞争一个客户的物流咨询项目。 从我的观察来看,这些系统的应用确实能实实在在为企业和客户节约非常多的成本。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花这么多钱来建立it系统及客户愿意付钱的原因 业内人士二: Supply Chain Visibility现在很热,大家一般把supply chain visibiliy认同为对order status的visibility,这一般是从前端的角度来看的。 其实Supply Chain Visibility包括以下一些组件: 1) Order Status Visibility (从前端看) 2) Inventory Visibility (从后端看) 3) Costing Visibility (从财务角度看) 4) Demand Visibility (从协同角度看) 举一个实例:分析一家跨国集装箱航运企业的信息系统。 这家企业在前端收集的信息包括:客户名称、客户代码、订单号(提单号)、货物品名、重量、尺寸、装货港、中转港、卸货港、目的地、收货人、inco-term、集装箱箱号、船名、航次等等。 这家企业的后端收集的信息包括:公司的集装箱在全球所有的堆场和码头的存量(总数量和按不同类型区分的数量)、按箱号为基准每一个箱子的当前状态(包括进场、出场、装船、在途、卸船、装相、拆箱、满箱、空箱等)和历史状态(比如,一个箱子的历史状态一般是:空箱出场->装箱->重箱进场->重箱装船->在途->重箱卸船->重箱出场->拆箱->空箱进场)、公司所有船只的船名、航次、航班路线和周期、具体每艘船的目前状态、历史挂靠港口等等。 通过前端信息和后端信息的链接(通过箱号、船名、航次),这家公司就能迅速地查询到每一票订单现在的状态(货物到了哪里),能够及时服务客户对于货运信息的要求。 通过堆场信息网络,这家公司能对所有的集装箱的状态一目了然。 这家公司对所有运输段和服务项目的费率都进行价格实时登记。通过这个费率系统,任何两点间的运输价格可以迅速从系统中查询到,方便了前端报价。 在demand visibility方面,受业务性质所限,这家公司的供应商主要是一些驳船、卡车、铁路、租箱公司。这些服务型行业对于demand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因此没有进行需求信息共享。但在制造类行业,DELL是推行demand visibility的典范了。 以上是这个系统的好处,再谈谈问题:首先系统里信息的准确性很难保障。要让全球所有堆场都能及时地录入集装箱状态信息非常难,在这一点上,公司就花了很大精力。其次,由于数据库的相互链接和数据量的大幅度增长,系统运行效率越来越慢,数据调出很慢,数据更新不能实时,导致很多麻烦。 三、物流从业人员在SCM和IT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大体上说,物流从业人员就是信息系统的END USER,也就是物流从业人员仅仅是操作层。在我第一次接触MIS系统的时候,兴趣非常浓厚,对于里面数据的结构和联系非常感兴趣,但由于身处一线,很难全局把握。不同的职位接触不同的操作界面,财务或者人资也许就是另外一个管理窗口登入系统。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IT部门的角色。IT部门实际上只做数据库维护工作,数据安全工作,同时兼任IT系统超级管理员,给营运部门以支持,并不全面参与整个系统的开发和流程再造,如果信息系统服务外包,IT部门可能会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在这里,我同样援引业内人士的评论: 对于一个物流公司或者一个供应链来说. 管理大约分三个层次. 对应这三个管理层次, 整个IT系统分三个层次.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IT系统对,必须分别在这三个层次上去观察和讨论.才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1 操作层. (底层) 负责物流活动的具体操作. 主要解决: 货在哪里, 什么时候能到, 能否准时到等具体的问题. 2 管理层 (中层) 负责物流活动中的计划的部分和协调的部分. 主要解决: 如何制定计划, 如何实现计划, 如何提高部门效率等日常管理的问题. 3 经营层 (高层) 对于物流公司, 我们要干什么业务, 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如何提高整个公司的宏观效率, 如何提高赢利等. 宏观的战略性问题. 对于供应链的管理者, 供应链的瓶颈在哪里, 如果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如何降低成本, 如何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灵活性等宏观的问题. 在座各位可能都处在操作层这个层次上来讨论IT系统, 所以产生了很多不明白和困惑的地方. 如果能跳到另外两个层次上看IT系统, 自然就明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