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专线 |
|
|
联系我们 |
|
电话: |
021-66083649 |
|
021-66083796 |
|
021-66083797 |
|
021-66083795 |
|
021-66083596 |
传真: |
021-66082638 |
手机: |
15601851830 |
|
13166003633 |
邮箱: |
linghanwuliu@126.com |
|
|
|
|
新闻中心 |
|
西安有了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新动力 |
来源:上海物流 发布时间:2010-7-7 点击数: |
|
西安,这座曾拥有无限荣耀的千年古都,上海到武汉专线 已经为自己的定位摸索了半个多世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历经了四轮城市规划;从纺织业重镇、精密仪器制造基地,到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惟一中央层面直接定位的国际化大都市——最后的定位意味着中央对这座古都所寄予的更高期许。 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陕西时特意提到,要努力把陕西打造成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从城市功能分工上来讲,西安应该越来越像上海,而非单纯的制造业城市,这也同时意味着一种更高的挑战:西安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来寻求实现更大规模的产业协作,指挥更多的周边城市分工、合作。 胡锦涛总书记的期许言犹在耳,西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迈出了第一步。 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在市委召开的一次务虚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三步走”的计划,并详细列出了17项指标。这是中央决策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赋予西安该定位后,地方最高官员首次明确提出战略构想。 孙清云之前提出,国际通行的国际化大都市有若干项指标,其中,外贸依存度依然是西安目前的“软肋”——国际标准是30%以上,而西安目前仅有20%左右。外贸依存度,只是西安距离“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若干软肋的一个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共同指向一个方向:西安融入世界、融入国际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这直接体现在外贸依存度等具体指标上。 对国际化大都市——或者说对于城市现代化——这样的概念及内涵的理解,其实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据说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的,是指那些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一定数量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总部的城市,它们对于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有着较强的控制能力。 现在西安显然还不是这样的城市,寻求突破成为当务之急。 在当地专家看来,定位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找到并形成一些有巨大增值空间的非工业性产业功能和商业功能。过去西安只能借助于某些特殊产业来支撑城市成长,但眼下,他们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西安一直有一个寻找出海口的愿望,因为大凡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对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功能,这种功能要通过全方位的传播手段加以强调,海运是最重要的方式——现在的西安缺少的正是这种功能。 于是,200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在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西安发展建设中国最大国际陆港、打造特大商贸物流新城和全球商贸物流中心的重任,交付给刚刚重新组建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由副市长韩松兼任管委会主任,真正的大规模、大动作推进从此时开始。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这项在沿海城市看来司空见惯的业务,对于西安这座内陆城市来说,却意义非凡——通往世界的窗口,打开了。 动力:促成产业调整中脱颖而出 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两大基石: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保税物流中心的竣工建成,标志着西安国际陆港口岸服务功能初步成型,西安的城市功能也即将迎来一个拐点。 西安国际陆港的发展定位十分明晰——首先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型陆港,同时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前者是对国际港务区“港口概念”的一次描述,后者则是对国际港务区作为现代服务业园区的一次强调。 区域整体发展理论,美国学者芒福德认为:“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 放眼西部,西安国际港务区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园区的概念,更是一台动力澎湃的引擎,一则提供西安发展的内生新动力,再则,这件引擎将引领西安的其他若干产业版块、甚至陕西和整合西部内陆地区,为它们提供更优质的竞争力。 “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发展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通过实现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聚集,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国际港务区也终将成为西安打造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高地的战略引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强晓安说。 |
|
|